本報記者 賈奕
5月15日清晨8時,潞州區(qū)長興路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。潞州中學校門前,10余名身著橙色工裝的施工人員彎腰俯身,將一塊塊青灰色面包磚嵌入水泥砂漿層,進行便道磚鋪設和樹池施工。旁邊,新鋪設的人行便道上,電動自行車、行人通行井然有序、快速高效。這項全長8700余米的文明交通街道提升改造工程,正用“繡花功夫”織補城市肌理。
長興路、紫金街作為我市主城區(qū)核心干道,周邊分布多所中小學及大型居住區(qū),人口密集。然而,原有人行便道狹窄,因綠化帶擠占空間,導致行人、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混行,高峰期擁堵頻發(fā)。
4月23日,我市啟動文明交通街道提升改造工程以來,主要對長興路和紫金街范圍內(nèi)破損的人行便道進行更換鋪裝,人行便道寬度不足處實施綠化帶移除和人行便道改造。同時,沿路增加非機動車輛停車位,沿線出入口鋪設瀝青路面,更換破損的路緣石、井蓋,增設座椅、樹池等。
“改造工程實施后,原先局部狹窄、被電動自行車停放和綠化帶隔斷的人行便道實現(xiàn)有效拓寬,顯著緩解人車矛盾,提升通行效率。”市住建局市政中心項目管理科工作人員李宇說:“自開工以來,市政管理中心各項目部倒排工期、掛圖作戰(zhàn),始終以‘拉滿弓’的狀態(tài)搶工期、趕進度。目前,人行便道工程量已完成5000平方米,學校醫(yī)院附近增設座椅20處。”
“微改造”情系“大民生”。長興路石榴童書館門前,店主張娜清掃著門前新鋪的地磚。“以前這段人行便道最窄處只有1.5米,來往人流十分擁擠。人行便道整改之后,移除的綠化帶位置如今變成寬敞的通行區(qū),店前環(huán)境更加整潔,顧客進出很方便,特別是沿路新增的木質(zhì)座椅,成為家長等候孩子的‘暖心驛站’。”她輕點手機相冊里的對比照片說,“路通暢了,生意自然也會越來越好,必須為高效務實的城市管理點贊!”
“堵點”變“暢點”。人行便道改造是我市在保障安全、暢通出行的基礎上,以“小而精”的改造解決群眾“身邊事”,推動精細化城市治理、建設宜居城市的具體實踐。
“加快長興路人行便道改造施工的同時,我們將加緊實施紫金街的改造工程,全方位提升人行便道精細化管養(yǎng)水平,完善市政基礎設施,改善城市道路通行秩序,有效推進城市更新,為市民營造幸福宜居環(huán)境。”李宇說。
(來源:長治日報)
[編輯:宋卓清]
|